• <button id="dn7nr"><object id="dn7nr"></object></button><dd id="dn7nr"></dd>

  • <rp id="dn7nr"></rp>
        <th id="dn7nr"><pre id="dn7nr"></pre></th>
        首頁
        >新聞資訊>文化園地
        《毛選》陪伴的日子

        大家習慣上都把《毛澤東選集》簡稱為《毛選》,從我有記憶開始,經歷過幾次讀《毛選》的短暫時光,有被迫讀的,也有主動讀的,時間都不長。

        《毛選》是我小時候最早接觸的書籍之一,在我出生之前父親已經是一名中共黨員,因此在我很小的時候,家里就有好幾套不同版本的《毛選》,有豎排的繁體字版本、紅色封面的版本、帶塑料封套的縮印本等等。父親在單位只是一名在流水線上勞動的普通產業工人,在當時為數不多的工人黨員隊伍里,可能他認識的字比別的黨員多一些,每次黨員學習會上讀上級文件、學毛澤東思想,學習最高指示,經常由父親來讀給其他黨員聽的。我小時候沒上幼兒園,父親單位開會學習之類的活動時經常帶著我去,他們學文件、學政治,我也跟著一起聽,開會結束還和著他們一起高唱《國際歌》。在我入學之前,父親也拿《毛選》和《毛主席語錄》來教我識字,日積月累,我就認識了不少字。

       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,連小學都沒讀完的二姐以知識青年的身份上山下鄉去農村插隊,后來就在農村安了家落了戶。農村實行分田到戶承包責任制后,二姐家從生產隊分到兩三處零散的田地,每到收割播種季節就忙了,家里人手不夠用。有時在暑假或寒假期間,他們會把我叫過去,幫他們做些家務。我從小沒干過農活,下不了田,只能做些簡單的家務勞動,一般是留在家里給他們燒水做飯,等他們中午晚上回來吃飯,但大部分時間還是閑得無聊,我有些后悔從家里出來時沒帶幾本書過去。

        我小時候就養成了每天看書的習慣,二姐雖然作被稱知識青年,實際上沒認識多少字,幾乎從來不看書,姐夫也一樣,所以他家里連一本連環畫都找不到。唯一的一套書,就是《毛澤東選集》,這套書估計還是二姐下鄉插隊那年組織上發給她的紀念品。紙頁雖然已經泛黃,但書還保持著新書的挺刮狀態。我沒有別的選擇,只能看《毛澤東選集》,當然不是政治任務,也沒有任何人要求我,純粹是一種打發時間的方式。白天只有我一個人,家里沒有電視機,沒有收音機,連報紙也沒有一張,空下來就翻開書看幾頁,先回顧熟悉的文章,如曾經在語文課本里讀到過的“老三篇”,再憑自己興趣選擇性地看些其他的,如《井岡山的斗爭》、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、《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》等。慢慢地居然也看進去了,像《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》,好多段落饒有趣味,幾處對話,很像電影里的臺詞,讓人玩味。就這樣,在二姐家里,一套《毛澤東選集》陪伴我度過了既忙碌又無聊的一個多星期。

       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,我參加電大中文專業學習,有一門是必修課需要讀一些毛澤東的原著。于是我去工地圖書室借來一部《毛澤東選集》縮印本,按教學大綱的要求找出幾篇來看。又過了幾年,《毛澤東選集》再版,新的版本由鄧小平題寫書名。單位給每個黨員都發了一套。那時我還不是黨員,也很想有一套。有一次正好在杭州,我特意去官巷口新華書店買了一套新出版的《毛澤東選集》。記得當時我拿著書去收銀臺付款時,收銀員坐在低矮的椅子里好幾次仰頭用異樣的眼神瞟了我好幾次,看得我很不自在。

        這套《毛澤東選集》至今還擺放在我的書柜里,已經很久沒有去翻動過了。前幾天,看到朋友圈里有人曬出了在家里讀《毛澤東選集》的照片,神態、表情都非常自然。確實,在我們的閱讀生活里,讀原著、學原文、悟原理也應該成為常態。


       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 中文字幕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

      1. <button id="dn7nr"><object id="dn7nr"></object></button><dd id="dn7nr"></dd>

      2. <rp id="dn7nr"></rp>
            <th id="dn7nr"><pre id="dn7nr"></pre></th>